网上有关“奥地利有哪些城市”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奥地利有哪些城市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维也纳
维也纳有“世界音乐之都”的美誉,这里不仅有莫扎特这样的音乐天才涌现,还有世界著名的维也纳爱乐乐团、维也纳童声合唱团,还有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维也纳音乐厅等闻名遐迩的著名演出场所。在“蓝色”多瑙河畔,一边欣赏城市美景,一边聆听经典旋律,真是一种享受。
维也纳曾名列中世纪中欧最大的三座城市之一,而如今,维也纳依然风采依旧,联合国中心、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工业开发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总部也设在维也纳。
2、萨尔茨堡
这里是著名**《音乐之声》的拍摄地。萨尔茨堡是奥地利音乐艺术中心,莫扎特和卡拉扬的诞生于此,贝多芬、海顿等音乐家也在此创作了大量不朽的乐章。始创于1920年的萨尔茨堡节至今认识欧洲最隆重的音乐节日之一。
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萨尔茨堡老城建造于1077年,是中欧现存最大的城堡要塞。在老城区的小餐厅里,能够尝到萨尔茨堡的传统美食。最出名的是莫扎特巧克力球。
3、因斯布鲁克
因斯布鲁克建立于1239年。这里仍保持着中世纪城市的风貌。这座小山城曾经于1964年和1976年两次举办冬季奥运会,载入了体育盛会的史册。这里的施华洛世奇水晶世界是世界上最大、最著名的水晶博物馆,被称为现实中的童话世界。
4、哈尔施塔特
哈尔施塔特是奥地利上奥地利州萨尔茨卡默古特地区的一个村庄,位于哈尔施塔特湖湖畔,因景色秀丽被称为“世界上最美的小镇”,住宿可以选择靠近两端和山间的地方,打开窗户就是山和湖水。
历史上这一地区因盐而致富,因此这里又被称作“世界最古老的盐都”。哈尔施塔特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现在是热门旅游目的地,步行十分钟可以走遍。
5、菲拉赫
菲拉赫是位于奥地利南部克恩顿州的一个城市。菲拉赫是克恩顿州内的第二大城市,并且是奥地利的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其中,菲拉赫有人口58480人。菲拉赫是奥地利的木材工业中心,中南欧水果、纺织品集散地。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奥地利
鲁道夫一世是谁?德意志国王鲁道夫一世的生平简介
士瓦本战争(SchwabenKrieg),在德国又被称为瑞士战争(Schweizerkrieg),在奥地利又被称为恩嘎丁战争(EngadinerKrieg)。它是旧瑞士邦联与哈布斯堡家族间的最后一场大型武装冲突。这场战争始于为了控制格劳宾登的米施泰尔谷和温布拉伊尔山隘的一场地方冲突,之后双方都召集了自个的盟友来帮忙,事态便非常快失控了。哈布斯堡请求士瓦本同盟支援自个,而格劳宾登三同盟自由州则转向了瑞士邦联。敌对行为非常快从格劳宾登越过莱茵谷而扩散到了康斯坦茨湖,并且甚至扩散到了阿尔萨斯南部的桑德戈,而阿尔萨斯当时是哈布斯堡的前奥地利的最西部分。
战争过程
士瓦本战争的爆发始于在格劳宾登的一场领土冲突。在15世纪,格劳宾登发展出了一个类似于瑞士邦联的联盟。这个联盟是由上帝之家同盟、灰衣同盟、十辖区同盟三个同盟组成的。跟瑞士人一样,这三个同盟也已实现了高度的自治,但是他们也在不断地和哈布斯堡斗争着。哈布斯堡统治着格劳宾登东边的相邻的领地,并且在不断地试图将他们的影响力带到格劳宾登。在15世纪的70和80年代,西吉斯蒙德公爵(即上文所说的腓特烈的堂弟)已逐步地成功取得了十辖区同盟(普雷蒂高的"十辖区同盟"是出现今格劳宾登的三个同盟中的最年轻的一个──到了1436年它才成立)的大多数市镇的高等司法权,而马克西米利安也继续著这一扩张性战略。哈布斯堡的压力造成了这三个同盟在1497年到1498年间签字与瑞士邦联形成紧密的军事联盟。
于此同时,因为马克西米利安娶了大胆的查理的女儿兼女继承人玛丽,所认为了争夺查理的王国的剩余土地的控制权,哈布斯堡与瓦卢瓦家族的法国国王们进行了巨大的决定权斗争。玛丽在1482年坠马身亡,马克西米利安又在1493年娶了来自米兰的比安卡·玛丽亚·斯福尔扎,于是又导致了哈布斯堡直接卷入了义大利战争,为了争夺米兰公国的控制权而再次与法国的国王们交战。
格劳宾登是蒂罗尔与米兰之间的直接联络,因此格劳宾登对于哈布斯堡来讲在战略上变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其中的米施泰尔谷。米施泰尔谷中的温布拉伊尔山隘连线了蒂罗尔南部的温施高谷(今义大利韦诺斯塔谷)和义大利北部的泰利纳谷。此外,哈布斯堡与库尔主教还为了库尔地区的低等司法权问题而争执了一段时间。在1499年1月20日,哈布斯堡军队占领了米施泰尔谷并洗劫了米施泰尔的本笃会圣约翰女修道院,但是不久后,他们就被三同盟的军队赶了回去并且在2月2日,双方就已在上温施高的格卢尔恩斯村(今义大利格洛伦扎)签署了一份停战协定。
然而三同盟已叫瑞士人来帮忙了,并且来自乌里的部队已抵达了库尔。他们在获悉到停战的事情后,就立即撤退了,但是在他们返回时,他们遇到了哈布斯堡的一小股士兵。这些人像往常那样地羞辱瑞士人,于是瑞士人越过了莱茵河,杀死了这些嘲笑者。作为报复,哈布斯堡军队在2月7日洗劫了迈恩费尔德村,并叫士瓦本同盟来帮忙。仅仅五天后,来自如果干个州的瑞士部队聚集了起来并重新征服了迈恩费尔德村并向康斯坦茨湖进军,一路上还边走边劫掠。在2月20日,他们再次遇到了一支哈布斯堡军队。在哈尔德战役中,他们在莱茵河口附近的康斯坦茨湖畔击败了哈布斯堡军队,并且几乎在同时,另一支瑞士部队入侵了沙夫豪森与康斯坦茨之间的黑高地区。几天后,这两个地方的瑞士人都撤退了。
施瓦德尔洛战役结束后,妇女与牧师们在康斯坦茨城门外不远处为士瓦本士兵收尸。本插图来自1513年的《卢塞恩编年史》。
与此同时,士瓦本同盟已完成了招兵买马,并在3月22日突袭了多尔纳赫,但是在当晚的布鲁德霍尔茨战役中,瑞士部队却以少胜多地打败了他们。在4月早期,双方都突袭了对方在莱茵河畔的领土:瑞士人征服了沙夫豪森以西的克莱特高的哈劳村和诺因基希村。士瓦本同盟的更大的攻击发生于1499年4月11日:士瓦本部队占领并洗劫了就在康斯坦茨城以南的康斯坦茨湖南岸的一些村庄。当主营扎在向南只有几英里处的施瓦德尔洛(Schwaderloh)[注2]的瑞士士兵们赶来了,并在施瓦德尔洛战役[注3]中与士瓦本人相遇了之时,士瓦本人的这一场远征便结束在了一场耻辱的失败和公然的逃跑之中。士瓦本人失去了1000多名士兵,光是来自康斯坦茨城的就有130名;此外瑞士人还捕获了他们的重型武器,包括他们的火炮。
瑞士人再次突袭了克莱特高和黑高并在再次撤退前洗劫了士瓦本人的一些较小的而被强化了的城市,比如田根和施蒂林根。在几场大战役之间,这整场战争的特点都是双方都有着非常多的如此的小规模突袭和劫掠性远征。在东线,哈布斯堡对莱茵谷新发动的一场攻击挑起了邦联成员们的一场反击,并且在1499年4月20日的费尔德基希附近的弗拉斯坦茨战役中,瑞士人依旧胜利了。
马克西米利安皇帝在荷兰的领土到今天都被占领着,而哈布斯堡与士瓦本军队的持续的失败使得他来到了康斯坦茨并亲自承担了对这些活动的指挥。他宣布了对瑞士邦联的帝国禁令,以企图通过将这场斗争宣布为一场"帝国战争"来在德国诸王公中得到对这一活动的更广泛的支援。不过,这步棋没能成功。马克西米利安之后决定下一场决定性的攻击应当再次发生在米施泰尔谷。因为他在康斯坦茨附近没有足够的部队,所以他得冒着危险去攻击那里。在1499年5月早期,由于敌方有攻击西部的企图,因此瑞士人的非常大一部分兵力被吸纳到了那里,随后他们突袭了桑德戈,不过敌人后来放弃了攻击西部的企图。在5月21日,瑞士人对黑高发动了第三次突袭,但是一周后,他们放弃了这一活动,这是因为施托卡赫城的士瓦本接防部队已承受了足够长时间的围攻,双方显得势均力敌,因此瑞士人感到了危险。
于此同时,在1499年5月22日,三同盟在马克西米利安能够带着援兵赶来之前便攻击了扎营于格卢尔恩斯的哈布斯堡部队。在卡尔文战役中,他们横行于那些防御工事之中并击溃了奥地利的军队,之后他们劫掠了温施高并在三天后撤退。马克西米利安和他的部队到了一周后的5月29日才赶到。作为报复,他的部队掠夺了恩嘎丁谷,但是他们非常快就撤退了,以避免遭遇赶来的瑞士邦联援军。
马克西米利安要求士瓦本同盟的军事***们将部队从北线撤离并将这些部队派到格劳宾登去,然而这些***们拒绝了,这使得这位皇帝不得不返回到了康斯坦茨湖。士瓦本人偏爱攻击北线,而他们的皇帝则仍然希望说服他们来帮助自个赢得在米施泰尔谷的斗争。他们间的不和使得这场战争暂停了。部队被聚集在了康斯坦茨,但是攻击行为却未发生。到7月之前,全线都无重大事情发生。
当时的一幅关于多尔纳赫战役的木刻画,显示了多尔内克城堡和战斗主场景,以及瑞士人在比尔斯河畔杀戮逃跑的士兵们。
塔英根教堂的防御塔被士瓦本骑士们炸毁。防御者跳塔以逃生。村庄陷入火海。本插图来自1513年的《卢塞恩编年史》。
到了7月中旬,马克西米利安与士瓦本的***们突然陷入了他们自个部队的压力之下。在西线的是海因里希·冯·菲尔斯滕贝格伯爵指挥的一支军队,其中有一大群来自佛兰德斯的佣兵和非常多骑士因为没有收到薪水而威胁要离开。士瓦本部队的步兵们也发出了抱怨:大多数人是农民,他们更愿意回家去收庄稼。马克西米利安被迫同意了。
在7月21日,士瓦本人乘船越过康斯坦茨湖,攻击了赖讷克和罗尔沙赫。这也是他们少有的几场成功的军事活动之一。当地的小股瑞士分遣队受到了突然袭击,村庄也被劫掠与焚毁。一支大约16000名士兵组成的军队在多尔纳赫西部发动了一场规模更大得多的攻击,不过,他们遭遇了一支快速聚集起来的强大瑞士军队。在1499年7月22日的多尔纳赫战役中,士瓦本人和佣兵部队在一场又久又艰难的战斗后,遭受了重大失败。他们的将军海因里希·冯·菲尔斯滕贝格在战斗开始不久就阵亡了,大约有3000名士瓦本士兵和500名瑞士士兵丧生,并且士瓦本人再一次失去了他们所有的火炮。
这场战争最后的一批小规模战斗中的一场发生在7月25日。一支士瓦本军队从黑高向沙夫豪森进军,但是在塔英根却遇到了激烈的防卫。尽管这一小股防御部队最终被征服了,并且这个村庄被洗劫了,然而这些防御者们造成了重大的伤亡并且他们拖了足够长的时间,使得瑞士人能够从沙夫豪森派遣部队来在战场上与士瓦本人相遇。士瓦本骑士和他们的步兵间的不和使得士瓦本人撤退了。之后夜幕降临,使得更大规模的战斗没能发生。
瑞士人的一个大问题是他们没有任何统一的指挥。每个州的部队只听他们自个的***的命令。不顺从的抱怨是常见的。瑞士议会不得不在1499年5月11日采取这一决议:"当邦联在联手作战时,每个州都应当强行让自个的士兵服役。不管是哪个州的士兵,都应遵从其他州的军官。"
瑞士人的法国和义大利盟友们为这场战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此外,为了赎回战俘们,人们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和平谈判
由于两个阵营间相互的不信任,在1499年3月,早期的调解企图遭遇了失败。但是在多尔纳赫战役之后,士瓦本同盟厌倦了战争并且对皇帝作为军事***的能力已失去了全部的信心,因此他们拒绝了马克西米利安召集一支新军队的要求。比起瑞士军队来,士瓦本军队与哈布斯堡军队损失的人员要多得多,并且在多次地被瑞士人夺走了他们的装备之后,他们的火炮也变得不足了。瑞士人对进一步拖长战争也没有兴趣,不过他们还是拒绝了马克西米利安在1499年8月于沙夫豪森提出的第一个和平提议。
在巴塞尔市政厅,米兰外交使节将他的和平提案呈给马克西米利安的代表团。一位来自卢塞恩的代表(图中前排左侧穿蓝白服装者)为他翻译。本插图来自1513年的《卢塞恩编年史》。
不过,义大利战争的战事帮忙将士瓦本战争带向了尽头。法国国王路易十二试图将米兰公国置于自个的控制下。只要士瓦本战争还在持续,米兰统治者卢多维科·斯福尔扎──他的侄女比安卡在1493年被马克西米利安所娶──就既不可以盼望得到"远征佣兵"的帮助,也不可以盼望得到马克西米利安的帮助,因此,他的外交使节加莱亚佐·维斯孔蒂试图在瑞士人与皇帝间做调解。在瑞士的兼具战争政务会功能的邦联议会(Tagsatzung)上,为了防止米兰人得到瑞士佣兵或马克西米利安的帮助,法国代表则试图阻止瑞士人与马克西米利安间的任何协定。米兰代表击败了法国代表的那些教唆,成功说服了双方都降低各自的要求。最终,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与瑞士人之间的一份和平条约在1499年9月22日于巴塞尔被签订。马克西米利安曾对瑞士邦联下了禁令,以试图把这场战争定为一场"帝国战争",然而这份和平提议却谨慎地对整场战争进行了轻描淡写,将它从"帝国战争"降低为了它的实质:帝国的两个相同地位的成员(帝国级政区,Reichsst?nde)之间的一场战争,即哈布斯堡家族与瑞士邦联之间的一场战争。这份档案只把马克西米利安称为"哈布斯堡公爵",而没称之为"日耳曼人民的国王",更没有称之为"神圣罗马皇帝"。
凭著巴塞尔和约,旧瑞士邦联与帝国的关系又回到了1495年沃尔姆斯会议前开始的状态。帝国禁令被悄无声息地停止了。马克西米利安不得不接受瑞士各州的拒绝并含蓄地放弃哈布斯堡对瑞士人的领土的宣称,承认瑞士人的独立。因此,这之后,瑞士邦联的十个成员继续不受"帝国法院"的管辖。此外,瑞士人从此还取得了图尔高的高等司法权。除了沙夫豪森一带,这场战争没有造成任何领土变更。沙夫豪森这座城市成功确立了它对一些之前属于康斯坦茨主教的地方的领导权。
在格劳宾登,情势也回复到了战前状态。哈布斯堡能够保留他们对"十辖区同盟"的八个市镇的权利,但是他们也不得不接受这个同盟与另外两个同盟以及瑞士邦联所结成的联盟。最终,这样的安排将会导致哈布斯堡失去普雷蒂高,而归三同盟所有,不过例外的是在将近130年后的三十年战争期间,他们会临时地重新占领该地。
进一步的后果
瑞士邦联在形式上仍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正如从1596年起,伦茨堡的城堡大门上的这组装饰图案所示:神圣罗马帝国的帝国之鹰在伯尔尼的熊的上面,在底部的是"冯·埃尔拉赫"家族的盾形纹章。1648年以后,在邦联的象征图案之上放置帝国的标志这一惯例被渐渐地丢弃,其使用频率越来越低,并且主要是出于传统的理由才被使用。如此一直持续到了18世纪早期为止。
在整场战争期间,巴塞尔刻意保持着中立。虽然它与瑞士邦联的一些州结了盟,但是它也与阿尔萨斯及莱茵河更下游的地方有着强烈的经济联络。但是这些战事增强了巴塞尔市议会中的支援邦联的一派,并且瑞士人也意识到了这座城市作为莱茵河上的一座桥头堡(跟沙夫豪森一样)的战略地位。在1501年6月9日,来自巴塞尔的代表团与瑞士各州的代表签署了盟约,而巴塞尔市议会则在1501年7月13日认可了它。
在士瓦本战争期间,沙夫豪森与邦联成员们并肩作战,因此将它接纳入邦联也仅仅是道手续而已。这座城市自1415年起便是一座帝国城市,并且自1454年起,通过一份25年的合约,它便成为了瑞士邦联的一个伙伴政区,而到了1479年,这份合约又被续订了。在1501年8月10日,它成为了邦联的第十二位成员。
随着战争结束,瑞士军队不再受缚于莱茵河畔和格劳宾登。瑞士各州与米兰公国缔结了新的佣兵契约,即所谓的协定条约,并非常快深深陷入了义大利战争之中,并且这之后,战争的双方最后都会有瑞士佣兵参与战斗。在义大利战争中,旧瑞士邦联为了自个的利益而进行活动。使得他们退出战争的是1515年的败给了法军的马里尼亚诺战役和随之而来的在1516年与法国国王签订的和平条约,即所谓的永久和约。不过,在与法国签订了和约之后,邦联各个州派出的瑞士佣兵仍继续充分地参与着义大利战争(直到16世纪中期才结束),为各个阵营效力,尤其是为法国国王效力。
瑞士邦联仍然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独立的"帝国级政区",不过,由于瑞士邦联甚至可以不参与帝国议会,因此这一关系下降为了纯粹是一种形式,并且它会在整个16世纪都不具有重要性。不过,瑞士人仍然视自个为有着皇帝直辖身份的帝国成员,神圣罗马帝国仍然被视为所有特许、权利,或政治身份的基础。瑞士人继续使用帝国的标志就能证明这一点。在1511年,哈布斯堡与瑞士邦联签订了一份继承协议(Erbeinung),这份协议是之前的1474年永久协议和1477年的第一份继承协议的续订。根据1511年的这份协议,哈布斯堡与瑞士邦联间的关系完全正常化了。在这份协议中,哈布斯堡终于正式放弃了他们之前主张拥有的所有领土,甚至还将勃艮第伯国的保护权委任给了瑞士邦联。在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中,瑞士邦联的所有成员和伙伴政区将会正式地完全脱离帝国并被认可为一个有着自个的权利的民族和政治实体。
鲁道夫一世(Rudolf I of Germany,1218年5月1日-1291年7月1日),哈布斯堡王朝的奠基人,1273年登极为德意志国王。
鲁道夫一世是阿尔萨斯南部和瑞士北部的领主,哈布斯堡伯爵阿尔布雷希特四世的儿子。他在结束大空位时代的国王选举中获胜。在世俗诸侯和教会诸侯的帮助下,鲁道夫一世顺利地对主要竞争者,德意志最强大的诸侯波希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进行了几次征讨,最终毕其功于一役(1278年)。鲁道夫一世从奥托卡二世手中夺取了奥地利和施蒂里亚,这些领地为哈布斯堡王朝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鲁道夫一世,也被称作哈布斯堡的鲁道夫(德语:Rudolf von Hab *** urg,May 1,1218 – July 15,1291),他在哈布斯堡家族上升成为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封建王朝中的首要位置起了很重要的地位。
生平经历
能干的王侯
鲁道夫的先祖于公元1020年在瑞士位于罗伊斯河和阿尔河合口处的南部山区维尔伯乐山上兴建了一座巨集伟的寓所城堡,叫哈布斯堡,意为"财富之堡"。鲁道夫的家族由此得名。1218年5月1日生于瑞士地区里姆堡。他的一位先祖曾跟随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远征义大利,战死疆场。祖父曾是皇帝腓特烈二世的一名宠臣。父亲阿尔伯莱希特四世伯爵以种种段,使哈布斯堡家族在上阿尔萨斯地区获得采邑和各种特权。妈妈海尔维希是基堡伯爵的继承人。是克伊布格伯爵乌尔里希的女儿。在1239年,他的父亲死后,21岁的鲁道夫继承了家族在阿尔萨斯和阿尔高的地产。他善于钻营,,颇具大志。1241年和1245年,他到义大利的法扎、斯波莱托和维罗纳,在其教父、皇帝腓特烈二世之处逗留两年。而且他常常向皇帝和他的儿子康拉德四世表示忠心。作为报答,鲁道夫得到了大量的土地赐封。
鲁道夫爱好习武,常常率兵挥戈征战,扩大领地。他强占了瑞士托根堡伯爵的领地,攫取了一些帝国田园和无主领地。1245年,他娶了霍亨贝格伯爵布夏尔德三世的女继承人格特鲁德。夺得了霍恩堡公国的领地。由于这些成功的联姻,加上继承其母的基堡伯爵国。鲁道夫已将阿尔萨斯、莱茵河流域和瑞士一带的领地连成了一片,成为士瓦本-原阿勒曼部族公国中最大的诸侯了。
大空位时期
1254年,德国历史上第三个王朝霍亨斯道芬王朝的所有的皇位继承人先后死去,他作为国王康拉德的支持者。也被教皇英诺森四世逐出教会。经一场激烈争吵,1257年德意志诸侯选举了英国康沃尔的查理和西班牙的卡斯提尔国王阿方索十世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这两位外人虽然冠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头衔,并不关心帝国的事务。一位皇帝加冕后便返回英国。第二位皇帝从未踏上过德意志领土,德意志皇位实为虚设。1254-1273年史称"皇位虚悬时期"。期间,德国分裂为非常多独立的封建公国。封建主之间互相争极力把属于帝国的土地据为己有。鲁道夫就是在同其他诸侯夺土地的战斗中,度过了他的青年时代。当时非常多骑士不足自给,以抢掠商人和农民为生。封建无 *** 状况笼罩着德国。整个国家贸易受阻,民不聊生,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德国伟大的作家席勒在一首叙事诗中称"皇位虚悬时期"为世道纷乱、极为可怕20几年。
帝国崩溃造成的混乱也给了鲁道夫一个绝好的机会来增加自个的财产。1264年的他的无嗣的舅舅克伊布格伯爵的死去,使他兼并了瑞士西部的大量土地。成功解决了斯特拉斯堡主教和巴塞尔城的长期不合,使他增进了自个的名声和财富。通过这件事,他从主教和修道院长那里购买了大量的土地。他还拥有从父亲那里继承到的位于瑞士和阿尔萨斯的大量土地。他的大量地产和财富使他成为西南德国最大的诸侯。在那里,霍亨斯陶芬家族的绝嗣造成了士瓦本公国的崩溃,那里留下了一堆小领主。
当选帝国皇帝
在1273年秋天,康沃尔的理查死后,鲁道夫施展谋略被选举为国王。主要是由于他的表亲纽伦堡城市伯爵腓特烈三世,还有他的舅舅萨克森公爵阿尔布雷希特二世以及帕拉丁伯爵兼上巴伐利亚公爵路易二世。后两者之所以支援他是因为他们娶了鲁道夫的两个女儿。这样的话,波希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一个王位觊觎者就成了孤家寡人。奥托卡的继承权来自他的妈妈。他的妈妈是前国王菲利普的女儿。而菲利普又是巴巴罗萨的儿子。还有一个王位继承者是迈森的腓特烈,他是前国王腓特烈二世的外孙。鲁道夫一世在1273年的10月24日在亚琛大教堂加冕。为了得到教皇的承认,鲁道夫宣告放弃了帝国在教皇国和西西里的权利并许诺会组织一次新的东征。教皇格列高利十世无论奥托卡的反对承认了鲁道夫的地位,并且说服另一个徒有虚名的皇帝卡斯提尔王国的阿方索十世也承认了鲁道夫。这样他就大大超过了霍亨斯陶芬王朝的两位继承者。
鲁道夫一世登上皇位,结束了德国历史上的"皇位虚悬时期"。此时他已是一位身经百战和精通世故的政治家。这位55岁的帝国皇帝决心集中精力于德意志事务和扩大王室领地势力。鲁道夫一世加冕时宣誓:维护帝国法律和秩序,重建帝国的权利。他收回了一些小诸侯非法窃夺的帝国土地,并颁布了一项"国内和平"法令。该法令规定,任何人不得继续对他人作战。如有违者定受帝国法庭制裁。一些强盗骑士仍不关心国内和平,继续为非作歹。鲁道夫一世便派兵摧毁他们的城堡,处决了非常多强盗骑士。经过多次战斗,把他们制服了下去,从而取消了过境盘剥重税。莱茵河流域的农民不堪忍受诸侯的残酷剥削和压迫,1285年举行起义,席卷了非常多地区。鲁道夫一世残酷地镇压了这壹次起义,并对起义首领腓特烈处以火刑。在镇压农民起义方面,他颇得贵族的赞助。
为了加强对帝国的管理,他时常召集由诸侯、僧侣、城市代表参加的帝国议会;在帝国各地设立了有固定收入的"秘密使臣",充任地方裁判法官;在阿尔萨斯、士瓦本和法兰克尼亚地区设立了帝国地方行政区,行政区长官可随时罢免。为了避免领主对帝国事务的过份干预,他首次规定帝国土地和各诸侯的土地原则上分开。在促进城市繁荣方面,他承认了帝国城市的独立地位,并把一些村落提升为帝国城市,准许帝国城市代表参加帝国议会,讨论涉及城市自己的问题。与此同时,鲁道夫一世向城市征收年度税、特种税和财产税,弥补在义大利放弃的赋税收入和早就失效的诸侯税,以增加帝国的收入。鲁道夫一世通过实行上述措施,使"皇位虚悬时期"之后神圣罗马帝国的大部分地区重新得到了管理。他所推行的地方行政长官制和城市代表参加帝国等级代表会议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内的安宁和秩序,有助于城市手工业和市民阶层的发展。
关于“奥地利有哪些城市”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初瑶]投稿,不代表绿康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mgjkcy.com/lukang/697.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绿康号的签约作者“初瑶”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奥地利有哪些城市”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奥地利有哪些城市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1、维也纳维也纳有...
文章不错《奥地利有哪些城市》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