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无线应用通讯协议的使用原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无线应用通讯协议的使用原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用户可以借助无线手持设备,如掌上电脑,手机,呼机,双向广播,智能电话等,通过WAP获取信息。 WAP支持绝大多数无线网络,包括GSM、 CDMA、CDPD、 PDC、 PHS、TDMA、FLEX、 ReFLEX、 iDen、TETEA、DECT、 DataTAC 和Mobitex。 所有操作系统都支持WAP,其中专门为手持设备设计的有PalmOS,EPOC,Windows CE,FLEXOS,OS/9及JavaOS。 一些手持设备,如掌上电脑,安装微型浏览器后,借助WAP接入Internet。 微型浏览器文件很小,可较好的解决手持设备内存小和无线网络带宽不足的限制。 虽然WAP能支持HTML(标准通用标记语言下的一个应用)和XML(标准通用标记语言的子集),但WML才是专门为小屏幕和无键盘手持设备 服务的语言。WAP也支持WMLScript。这种脚本语言类似与JavaScript,但对内存和CPU的要求更低,因为它基本上没有其他脚本语言所包含的无用功能。
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在移动终端中嵌入一个与PC机上运行的浏览器(比如IE, NETSCAPE)类似的微型浏览器,更多的事务和智能化处理交给WAP网关。服务和应用临时性地驻留在服务器中,而不是永久性地存储在移动终端中。
Proxy的功能:
1、实现WAP协议栈和Internet协议栈的转换
2、编解码器(Content Encoders and Dencoders)
3、高速缓存代理等
下图为具体的系统架构:
什么是无线网络?运用了什么工作原理?
Wi - Fi这个术语是指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类似历史悠久的音频设备分类:长期高保真(1930年开始采用)或Hi - Fi的(1950年开始采用)。即使Wi - Fi联盟本身也经常在新闻稿和文件中使用”无线保真”这个词,Wi-Fi还是出现在ITAA的一个论文中。然而,根据菲尔贝朗格的语句,Wi - Fi术语应该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IEEE 802.11第一个版本发表于1997年,其中定义了介质访问接入控制层(MAC层)和物理层。物理层定义了工作在2.4GHz的ISM频段上的两种无线调频方式和一种红外传输的方式,总数据传输速率设计为2Mbit/s。两个设备之间的通信可以自由直接(ad hoc)的方式进行,也可以在基站(Base Station,BS)或者访问点(Access Point,AP)的协调下进行。
运作原理
Wi-Fi的设置至少需要一个Access Point(ap)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client(hi)。AP每100ms将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经由beacons(信号台)分组广播一次,beacons分组的传输速率是1 Mbit/s,并且长度相当的短,所以这个广播动作对网络效能的影响不大。因为Wi-Fi规定的最低传输速率是1 Mbit/s,所以确保所有的Wi-Fi client端都能收到这个SSID广播分组,client可以借此决定是否要和这一个SSID的AP连接。用户可以设置要连接到哪一个SSID。Wi- Fi系统总是对客户端开放其连接标准,并支持漫游,这就是Wi-Fi的好处。但亦意味着,一个无线适配器有可能在性能上优于其他的适配器。由于Wi-Fi通过空气传送信号,所以和非交换以太网有相同的特点。 近两年,出现一种WIFI over cable的新方案。此方案属于EOC(ethernet over cable)中的一种技术。通过将2.4G wifi射频降频后在cable中传输。此种方案已经在中国大陆小范围内试商用。
网络成员和结构
* 站点(Station),网络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 基本服务单元(Basic Service Set,BSS)。网络最基本的服务单元。最简单的服务单元可以只由两个站点组成。站点可以动态的联结(associate)到基本服务单元中。
* 分配系统(Distribution System,DS)。分配系统用于连接不同的基本服务单元。分配系统使用的媒介(Medium)逻辑上和基本服务单元使用的媒介是截然分开的,尽管它们物理上可能会是同一个媒介,例如同一个无线频段。
* 接入点(Access Point,AP)。接入点即有普通站点的身份,又有接入到分配系统的功能。
* 扩展服务单元(Extended Service Set,ESS)。由分配系统和基本服务单元组合而成。这种组合是逻辑上,并非物理上的——不同的基本服务单元物有可能在地理位置相去甚远。分配系统也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技术。
* 关口(Portal),也是一个逻辑成分。用于将无线局域网和有线局域网或其它网络联系起来。
这儿有3种媒介,站点使用的无线的媒介,分配系统使用的媒介,以及和无线局域网集成一起的其它局域网使用的媒介。物理上它们可能互相重迭。IEEE 802.11只负责在站点使用的无线的媒介上的寻址(Addressing)。分配系统和其它局域网的寻址不属无线局域网的范围。
IEEE802.11没有具体定义分配系统,只是定义了分配系统应该提供的服务(Service)。整个无线局域网定义了9种服务:
* 5种服务属于分配系统的任务,分别为,联接(Association)、结束联接(Diassociation)、分配(Distribution)、集成(Integration)、再联接(Reassociation)。
* 4种服务属于站点的任务,分别为,鉴权(Authentication)、结束鉴权(Deauthentication)、隐私(Privacy)、MAC数据传输(MSDU delivery)。
1、所谓无线网络,就是利用无线电波作为信息传输的媒介构成的无线局域网(WLAN),与有线网络的用途十分类似,最大的不同在于传输媒介的不同,利用无线电技术取代网线,可以和有线网络互为备份。
2、常见标准有以下三种:
IEEE 802.11a :使用5GHz频段,传输速度54Mbps,与802.11b不兼容
IEEE 802.11b :使用2.4GHz频段,传输速度11Mbps
IEEE 802.11g :使用2.4GHz频段,传输速度54Mbps,可向下兼容802.11b
目前IEEE 802.11b最常用,但IEEE 802.11g更具下一代标准的实力
3、光有无线网卡无法连接无线网络,还必须有无线AP,相当于有线网络的集线器.只有在无线AP可以覆盖的区域内,进行适当的设置,才能连接无线网络.
无线上网是靠无线网卡,当然,配套的还需无线路由(无线猫)。
无线网卡相当于是接收器,无线路由(无线猫)相当于发射器。其实还是需要有线的Internet线路接入到无线猫上,再将信号转化为无线的信号发射出去,由无线网卡接收。
一般无线路由可以拖2~4个无线网卡,工作距离在50米以内效果较好,远了通信质量很差。这种无线方案严格的说,只是无线布网,工作环境必须紧挨着有线网络。
一套的售价在300~800不等。
另外一种就是纯粹的无线了,这就需要通信器材,比如卫星接收器,或可以上网的手机等等,这些东西通过专用的数据线接入电脑,由他们接收来自卫星或无线网络服务的信号,但是速度不怎么样,通信费用超贵。并且卫星接收器和手机的价格也不菲,通常在3000~5000不等,优点就是,即使你在荒山野岭也能上网(当然要有电脑)
这两种方案都可以用在笔记本和台式机上,当然,台式机本来移动就不方便,无线就没什么太大的意义了。
无线网卡的作用类似于以太网中的网卡,作为无线网络的接口,实现与无线网络的连接.无线网卡根据接口类型的不同,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即PCMCIA无线网卡,PCI无线网卡和USB无线网卡.
PCMCIA无线网卡仅适用于笔记本电脑,支持热插拔,可以非常方便地实现移动式无线接入.
PCI接口无线网卡适用于普通的台式计算机使用.其实PCI接口的无线网卡只是在PCI转接卡上插入一块普通的PC卡.
USB接口无线网卡适用于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支持热插拨.不过,由于USB网卡对笔记本而言是个累赘,因此,USB网卡通常被用于台式机.
关于“无线应用通讯协议的使用原理”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孤云独去]投稿,不代表绿康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mgjkcy.com/lukang/320.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绿康号的签约作者“孤云独去”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无线应用通讯协议的使用原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无线应用通讯协议的使用原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文章不错《无线应用通讯协议的使用原理》内容很有帮助